近两年来一贯顺风顺水的比亚迪汽车,最近折戟印度。
此前,据传比亚迪计划投资印度 10 亿美元,却被印度以安全为由拒绝。近日,又曝出印度方不但未曾改变想法,还以 " 税务缴纳不足 " 为由,要求比亚迪补缴 7.3 亿卢比的税费,折合人民币约 6360 万元。
伴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的不断增加,众多问题也在不断浮现:为何势头正旺的比亚迪汽车进军印度市场并不顺利?中国汽车的主要受众为哪些国家?面对陌生的环境,中国汽车出海还将面临哪些难关?当比亚迪遇上印度模式
(资料图)
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度,印度近几年来人口资源的上升受到世界瞩目。早在 2022 年 7 月 11 日的 " 世界人口日 ",联合国就发布题为《世界人口展望 2022》的报告,预测印度将在 2023 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。
得益于庞大的人口红利,如今印度已经超越英国,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,也成为了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。2022 年,印度汽车销量为 472.55 万辆,同比增长 25.7%。因此,虽然当下的印度依然有着巨大的贫富差距,但人口和经济的优势还是吸引了大量企业的关注,比亚迪汽车正是其中之一。
据媒体报道,此前比亚迪计划与总部位于海德拉巴的 Megha 工程公司组建电动汽车合资企业,并计划以 10 亿美元在印度合资建厂,在当地生产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全系列产品。
毫无疑问,投资建厂对于双方来说互惠互利,比亚迪意在印度市场,而建厂当地则可以获得大量的工作岗位,带动当地的经济效益。但印度当局却并没有同意比亚迪的建厂申请,有印度官员提出了 " 对中国在印投资安全的担忧 ",还有官员表示 " 现有规则不允许此类投资 "。
印度对于外资企业的排斥让比亚迪的多年准备付之东流。据报道,早在 2007 年起,比亚迪就开始布局印度市场并建立分公司;2022 年 2 月,比亚迪首批 30 辆 e6 在印度交付;2022 年 10 月,相关人士表示比亚迪印度分公司考虑建第二个工厂;同月份,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入印度乘用车市场并发布纯电 SUV 车型 ATTO 3 车型;2023 年下半年,比亚迪计划在印度市场推出 Seal 电动轿车(国内命名为比亚迪海豹)。
种种准备却只换来了寥寥的销量,和一张巨额的罚单。数据显示,2022 年,比亚迪在印度仅售出 1960 辆电动汽车,主要包括 Atto 3 电动 SUV(国内名称为比亚迪元 PLUS)和 E6 电动汽车。
比亚迪针对印度市场的下一步规划也将因此搁置。此前,比亚迪印度高级副总裁 Sanjay Gopalakrishnan 曾表示,到 2030 年比亚迪计划在印度电动车市场占比达 40%,按照规划,比亚迪在印度工厂的产能将由当前的每年 1 万辆扩展至 1.5 万辆,到 2030 年,比亚迪将在印度市场销售 1.5 万辆 ATTO 3 和 e6。
中国汽车出口:挑战与机遇并存
比亚迪遇到的问题是中国车企出海的一个缩影。
纵观世界汽车出口历史,20 世纪时由于三次石油危机的爆发,日韩汽车以其物美价廉及燃油经济性得以主导欧美汽车进口市场,并在此后多年间守住了汽车出口大国的地位。如今,中国汽车产业以较强的性价比,以及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领域抢先布局带来的发展势能,开始打破传统汽车出口格局。
得益于完善的产业结构、强劲的产能,近两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出口与内销两旺。2023 年上半年,全国汽车销量超 1323 万辆,同比增长 9.8%;同期,中国汽车出口量为 234 万辆,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 73%;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 80 万辆,同比增长 105%,占汽车总出口量的 34%。
但与此同时,新的挑战也正在来临。一是如何持续提升汽车在发达国家的市占比。今年一季度,中国汽车出口量前十国家分别为俄罗斯、墨西哥、英国、智利、澳大利亚、沙特阿拉伯、泰国、印度、德国、意大利。
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,新能源车型成为了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之一。根据标普全球数据,到今年年底,欧洲进口的汽车中可能有 1/5 来自中国,而 5 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 1%。
目前,英国、法国、德国等国家都成为中国汽车的出口亮点。但伴随着当地车企的产业转型,对进口新能源汽车的依赖性也会逐渐降低。如何在这一节点到来之前树立自己在当地的品牌形象,是中国汽车企业要面临的一大问题。
二是如何应对不同环境下不同的营商政策。以此次比亚迪进军印度市场为例——比亚迪虽看到了印度的市场增长潜力,却无法克服印度对外资企业堪称苛刻的政策条款,哪怕在国内早有在印度投资失败的先例。
印度早已有 " 跨国企业坟场 " 之称,在中国大名鼎鼎的小米手机进入印度后也未能幸免。2022 年 1 月,印度财政部指控小米印度公司逃税,开出了 65.3 亿卢比(约 5.5 亿元人民币)的罚单;2023 年 6 月,印度执法局发布文件:因小米涉嫌违反该国《外汇管理法》,冻结了小米 6.8 亿美元(约 48 亿元人民币)的资金。作为曾经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,小米在连番打压下,现在只有巅峰期一半的市占率。
针对汽车领域,印度更是直接更改相关政策,要求来自与印度陆地接壤的国家在印投资必须获得政府批准。除此之外,还要对进口的电动汽车整车征收 70% 或 100% 的税,税率决定于汽车的价值;对未安装在汽车上的进口汽车零部件,包括电池组或发动机等,当地征收 15% 或 35% 的税。
结语:中国曾经历这样一个时代,带 " 洋 " 的就是好的,那时候火柴被叫做洋火、自行车被叫做洋车子……各大产业都极为依赖外来技术,本土制造业百废待兴。具体到汽车产业上,中国也经历了从 0 开始、到合资为大、再到自主崛起的艰难历程。如今,中国车企得到了全新的扩张契机,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车的时代风口。在此关口,国内各车企既要勇敢前进,也要步步小心,选择市场之前要做足调查研究,更要注重内在修行。品质与品牌兼顾,才能更好地站在世界舞台中心。
标签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