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,很多已经可以进行接触式无线充电,但是必须满足近距离的条件。有没有既可实现无线传能,又能打破距离空间限制的办法呢?
视频加载中...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赛9日在重庆大学开幕。自2022年4月大赛正式启动以来,共有来自国内外111个国家和地区、4554所院校的340万个项目、1450万名学生报名参赛,参赛人数首次突破千万。而在大赛中,重庆也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。在总决赛的金奖争夺赛中我市共获得27个金奖,金奖数量居全国第三,中西部第一。我市创下了金奖数量、获得金奖高校数量、单校金奖数量等多项历史记录。
作为国家"双一流"高水平研究型大学,重庆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探索新工科教育的创新发展,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。此次大赛中,重庆大学就一举获得了 13个金奖 ,居全国高校 第一 。其中, 无微不至团队 研发出的 远距离微波无线传能系统 ,就可能能在不久的将来,让我们实现无线远距离充电自由!
(资料图)
第1眼记者在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一间实验室看到,通过一套微波无线传能系统,中间无需接线,即可成功点亮与设备相隔十二米远的LED灯。
博士研究生肖辉是研发出这项微波无线传能系统的团队负责人,该项目还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。据他介绍,这套系统最关键的部分就是位于后方的设备——“微能号”。
”该设备能将直流转化成微波能量,之后传递给发射端。发射端将微波能量投射到自由空间,也就是空气当中,通过空气传递至接收端,接收到微波能量之后,再将其转化成直流,供应到各类设备上使用。”
在另一个实验室,团队还展示了不同结构表面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设备。这些发射端设备叫做电磁超表面。“可以把它可以理解成凹凸镜,微波段的凹凸镜。”肖辉介绍道。
“这一款是一个反射型的,发射端要放在这前端,能量可以反射出来。”
“这一款是全金属的,透射型的电磁超表面,发射源放在后端,能量透过它在前端可以产生更多的能量,透过孔隙发射出去,让能量更加的集中,让充电设备可以更快速的充电。”肖辉向第1眼记者介绍道。
无线能量传输是能量传输领域的变革性和颠覆性技术,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列为十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之一。 据了解,肖辉团队研发的这套微波无线输能系统,可以实现从微波源到发射端,再到接收端,最后为用电设备供能,让能量传递不再受限。在现场,设备还展示了模拟复杂天气状况后的设备传输效果。
实验过程中,只见中间放置的玻璃柜在十几秒钟的时间内就充满了雾气,大雾天气下,该套系统能量传输也丝毫不受影响。
肖辉解释到,“现在无线传能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激光,一种是微波,激光它是没办法穿透雾霾的,也就是导致能量没办法传递到接收端。但是微波它不一样,它可以透射过雾霾,然后传递至我的接受端。微波传能,基本上不会受到任何天气的影响,全天候可以使用。“
据团队介绍,2017年研发至今,历时六年,该微波无线输能系统已实现移动目标自动跟随功能,能够实现百米级的能量传输,目标扫描跟踪精度小于 4 cm,在百米范围内可为 10 台及以上的设备同时供能。
”未来我们这套设备将在智能家居、电动汽车和无人机等领域实现重要的作用。可以想象,以后在家里或者外出不需再添置繁重的充电设备,在开车的时候,你也可以边走边充,它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。“肖辉说道。
(第1眼-重庆广电记者 王晓 王洪亮)
标签:
